户侧储能项目可免收两年容需量电费!四川储能赛道进入黄金期(附案例及收益测算)
No.1
政策背景与核心利好
近日,四川省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的通知》,明确提出用户侧储能项目可免收两年容需量电费。这一政策通过降低用户侧储能的初期运营成本,显著提升项目的经济性,是四川省推动储能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举措。结合此前发布的电网侧储能项目申报政策、安全导则及示范项目布局,四川正构建涵盖政策支持、技术规范、市场激励的全方位储能发展框架。
核心利好分析:
成本降低与收益提升:容需量电费是工商业用户电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免收政策可直接减少储能项目的固定支出,缩短投资回收周期。以用户侧储能电站为例,此前用户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可节省15%-30%电费,新政将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
政策协同效应:四川已启动2025年电网侧储能项目申报,允许符合条件的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项目,并明确在电力缺口大、峰谷差显著区域优先布局。用户侧与电网侧政策的联动,形成“双向支撑”的市场格局。
安全与标准化保障:同步发布的《新型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工作导则》要求严格并网检测与验收,杜绝“带病并网”,为储能项目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No.2
储能市场机遇与项目实践
用户侧储能:从试点到规模化
用户侧储能在四川的应用已进入加速期。典型案例包括:
川投能源工商业储能项目:投资1.15亿元建设60MW/120MWh用户侧储能,计划3个月建成,通过峰谷套利和电费减免政策,预计年收益显著提升。
企业降本增效:河北某制造企业通过用户侧储能实现电费降低25%的案例表明,结合四川的峰谷电价机制(如成都负荷中心峰谷差达1:0.3),用户侧项目的经济性将更加突出。
电网侧与示范项目引领创新
安岳新型储能示范项目:作为四川省首批集中式储能项目,100MW/200MWh的规模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年放电量达3527万千瓦时,兼具调峰、调频功能,为区域电网稳定性提供支撑。
抽水蓄能补充调节:绵竹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的核准,标志着四川在长时储能领域的技术多元化布局,与电化学储能形成互补。
产业链与技术升级
四川正加速布局“风光储氢一体化”及钒电池等新兴技术赛道。攀枝花钒电池产业园的规划,结合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的研发突破,将推动储能技术向高安全、长寿命方向迭代。
No.3
储能项目投资收益测算与风险分析
典型项目收益模型
以川投能源60MW/120MWh用户侧项目为例:
投资成本:总投1.15亿元,资本金占比20.6%(2366万元),其余通过融资解决。
收益来源:峰谷价差套利(四川工商业峰谷价差约0.6元/千瓦时)、免收容需量电费(年均节省约200万元)、潜在需求响应补贴。
回收周期:按年放电量1.2亿千瓦时测算,峰谷套利年收益约7200万元,叠加电费减免后,静态回收期可缩短至2-3年,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风险与应对
技术迭代风险:需关注固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技术对现有项目的替代可能。
政策波动性:尽管当前政策利好,但未来电价机制调整或补贴退坡需提前规划。
市场消纳能力: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可能导致峰谷价差收窄,需结合智能调度系统优化充放电策略。
No.4
未来展望:四川储能市场的三大趋势
1.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四川计划通过“绿电+算力中心”等模式,推动储能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提升绿电附加值。
2. 多元化技术路径:从抽水蓄能到电化学储能,再到钒电池、氢储能,四川将形成多技术并存的储能生态。
3. 市场化机制完善:分时电价、容量补偿等政策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储能的商业价值。
No.5
结语
四川储能新政通过经济激励与政策保障的双重驱动,正在激活一个千亿级市场。用户侧储能的短期爆发与电网侧储能的长期布局,共同构建了四川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柱。投资者需抓住政策窗口期,同时关注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方能在这一“黄金赛道”中占据先机。
免责声明
本文转自365智慧能源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文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亦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觅特友,为您找到更多工程好友!
电脑端访问:http://www.mty360.com
微信搜索小程序:觅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