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降碳方案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要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依托建筑物,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建设,实现多能互补型供能系统,整体实现绿色能源供应占比超过25%。积极推进公共建筑物的能源托管业务,将武昌区的公共建筑进行能源托管,通过第三方托管,进行清洁能源投资,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落实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推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碳资产管理系统,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
2.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实施城市低碳改造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
3.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
4.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模式,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三)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都要落实绿色低碳要求。
1.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增强城乡气候韧性,建设海绵城市。
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开展公共建筑能源托管项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3.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1.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2.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
3.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五)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
1.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建设零碳园区示范项目,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2.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整治过度包装,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降低填埋比例,探索适合我国厨余垃圾特性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六)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1.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鼓励设施、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建设区域碳中和大数据系统,建设绿色金融系统。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估、认证体系。
2.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碳中和培训,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实验室。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建设一批碳中和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3.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前沿科技项目,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4.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七)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2.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4.强化领导干部培训。
低碳实施路径 合同能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合同能源托管系统把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形式在生产、输送、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耦合起来,即
在各种新型的能量转换、储存与分配设备的支撑下,用户能够获取灵活、高效、即插即用的能源服务。高
校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营模式主要有各参与主体独立运营和合作运营两种模式,达到整体节能的目的。
低碳实施路径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通过光伏能效运营数据中心,获取监测数据,形成专家报告, 推进企业节能项目改造,从而提升工业企
业的能效 数据联网+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减员增效+保发电量, 将成为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的主要方式
低碳实施路径 多联机热泵空调节能系统
低碳实施路径 集中式空调群控方案
低碳实施路径 储能削峰填谷及多能互补系统
低碳实施路径 光储一体化系统
低碳实施路径 能源管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