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粤湘鄂豫皖电改后才能大爆发!多能互补峰谷价差增大工商储能需求或是虚火?
储能正处于“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状态。
。。一方面,受劣币驱除良币、安全事故高发、毛利率下降、新能源+储能装机运行率不佳等影响,导致储能虚假繁荣舆论日甚;另一方面,无论是从储能电池出货量,还是从新增加企业数量而言,亦或是从企业成长速度,都无一不在验证这个赛道的增长。
。。“国内储能是一个成长过程,储能是要能持续提供十来年的电能反复存储释放的服务,产业链的成熟要从源头到用户都来认识储能这个特殊产品的风险特征。”巅峰认为,有序的竞争建立在社会共识之上,更好借鉴国际经验,形成追求品质的共识,才能避免行业“劣币驱除良币”现象发生;而行业走向更为有序的发展进程之中,厂方、工程方、业主、行业监管共同努力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一些抱着跑马圈地的心态的企业涌入,他们以给出行业超低价格,来获取订单,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正是由于业主端在系统招标以低价者得之,这样也让储能安全性无法得到更好保障。
。。巅峰认为,国内发电侧强配储能在商业模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成本的压力让业主方承受较多,导致了目前国内市场低价采购大型储能,同时传导给储能系统商也因此以成本为导向,一定程度上对成本的妥协大于安全的考量。
。。一方面储能仍被沦为新能源开发“新路条”,那么必将导致运行模式无法得到发展、商业模式无法健全;另一方面是储能入局者甚众,不乏投机者,行业安全性问题难以得到保障,加剧陷入混沌的“草莽时代”。
。。过去中国因为电价低且峰谷价差不大,使得工商储能收益空间有限,讨论度较发电侧储能低,然而,近年随中国政府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视,除了各省相继出台储能容量补偿及相关运营模式及政策外,7-9月进入用电高峰期,越来越多省分以季节及时间划分电价,同时扩大峰谷电价差,为表后工商储能有创造发展空间。
收益模型测算基准
。。如下表所示,以35至110千伏的工商业两部制电价为例,中国各区2023年7月峰谷代理电价差,共有24个区域的电价差超过0.7人民币/kWh,其中超过9成区域7月电价比6月环比上涨;近7成区域峰谷价差相较去年同期上涨,其中以江西省调幅107%最高。据统计,广东省珠海三角五市尖峰时段电价为1.49人民币/kWh,低谷时段电价为0.289人民币/kWh,峰谷价差高达1.2人民币/kWh,为2023年中峰谷电价差最高之省分,为计算广东省及其他地区以峰谷价差套利的投资回收期,InfoLink以2023年中平均1.7人民币/kWh的设备成本为基准,同时假设系统使用效率为85%,计算3 MW/6 MWh的储能系统在每日一充一放与两充两放下的收益差异。
。。表:2023年7月中国各区代理电价差
测算结果与解读
。。下图为3 MW/6 MWh的中国工商储能收益计算结果,广东珠海三角五市由于电价差高达1.49人民币/kWh,在每日一充一放的情况下,回收期约落在8到9年,若以平均电价差为0.7人民币/kWh计算,在第十年仍然无法回收成本。但若将系统改以每日两充两放运行,则广东珠海三角五市只需4到5年即可回收成本,而在平均电价差0.7人民币/kWh情况下则可在第7到8年之间回收系统成本,广东珠海三角五市由于高于平均两倍的电价差下充分显现出经济优势。
。。现阶段中国工商业储能主要仰赖电价差套利,也能透过协助监视变压器实时功率,避免工业园区变压器容量超出限制,进而达到降低需量电费的作用,而在夏季峰谷价差拉大及越来越多省分推出容量补偿与补贴之际,中国工商业储能是否有巨大市场空间再次引发热烈讨论,许多企业对于中国工商储能抱持乐观看待,然而根据InfoLink锂电池储能供应链数据表示,2023年中国工商储能市场需求落于3 GWh,占中国整体储能安装量比重约7-8%,这是由于工商业在安装储能系统仍有许多考量,如厂区空间、变压器空间以及对于价格的不确定性及安全性等,InfoLink统计2023上半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装机约1 GWh,此数据显示目前工商业市场情绪仍远高于实际需求,下半年国内市场仍以大储为主,预计全年装机量为43 GWh,现阶段中国工商储能市场多由能源服务商购买储能系统,再以服务形式转提供给企业,未来储能系统因电芯价格下降、成本随之降低,及市场运作逐渐机制成熟且发展出更多商业模式后,企业自己投资工商储能系统比重才有机会升高。
图:中国工商储能收益
。。8个热门省市工商业分时电价详情
。。巅峰储能为大家总结了峰谷价差大且可以两充两放的8个省市,也是目前工商业储能市场较火的省市。为主要包括: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珠三角五市、江苏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其中浙江省是目前工商业储能经济效益最好的地区。
。。工商业储能的发展首先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据巅峰储能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部分省市地方级政府发布工商业储能相关推动政策20余条,以补贴和储能规划为主。补贴政策一方面会刺激储能装机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这些地区储能项目的经济效益。
。。储能是当下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多省市新能源政策都明确提出,新能源项目需同时搭配储能系统设施建设、并网,但在材料成本上升、行业竞争的压力下,如何助力储能提升收益成为难题。“被嫌弃”的国内储能战场。而海外市场的火热与国内市场的“冷淡”形成对比:“欧洲能源危机下突然爆发的户用储能需求,以及海外营商环境相对较好,让出海企业倍增。
守得云开见月明?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国内储能项目现实运行情况的让人失望,也让一些入局者的灰了心。那么国内企业入局储能,正确的路径到底应该是怎样的?稳定的商业环境、过硬的产品技术、良性的市场秩序才是一个行业扎稳根基的根本。储能的新基建特性,让其面临着市场10-20年考验,或许要求更多。而国内发展现状显然与此距离还有点远。政策的窗户打开了,喇叭都吹响了,但是门口这一条道还没铺设好,但却吸引了一大群人涌到门口。出来以后,向东向西,上了桥还是下河边,不知道。”但放眼全球范围,储能的时代正在揭幕,但下一个潮头何时到来,仍是个未知数。马斯克等众多行业大佬对储能寄予厚望。巅峰能源预测,2023年将是储能爆发的元年。
。。从微观角度来看,一位沿海县级水电公司的人员也告诉巅峰储能,作为传统水电公司,现在由于政策环境正在变好,想要建一座储能电站,形成企业新的增长线。尤其伴随当地海上风电、光伏等逐步实际投运,经过实际测算,未来储能电站肯定需求旺盛。但是一个储能电站项目动辄5-6亿元,希望能找到投资方,一起来建这个储能电站。像这样的入局者还很多。
。。无论光伏、锂电等新能源赛道的企业,亦或是水、煤电及传统行业等赛道企业寻求转型,以做好产品、服务市场为初衷,入局储能或将有一定的胜算。在经济环境如此不确定的当下,“储能”已经被市场视为确定的方向且不可错失的机会。
。。值得警惕的是,那些投机的故事仍在上演。一些储能公司匆匆成立,另一些则在原来毫不相干的业务里加入储能服务。据GGII数据显示,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间,就有3万多家储能公司成立。行业人士向巅峰储能直言,这些公司里,有一部分是为了跑马圈地成立的。比如之前有跨界上市公司对外公告入局储能,却立马收到证券问询函。这段时间,入局储能堪称“疯狂”,身边甚至有人放话,“储能变成正在变成90年代的房地产一样火热,再不入局就晚了”。这种极端疯狂,或许只会应验那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此外,还需要警惕的是,当前便携储能市场竞争已经达到“内卷严重”地步。导致一些行业人士坦言,这个赛道创业者不要轻易碰,很容易把自己“作死”。便携储能赛道的无序化竞争是储能赛道不良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储能行业而言,需要拨开这些混沌,才能真正释放全部能量,成长为下一个举足轻重的朝阳产业。
. .本文转自中国百强光储荟萃 巅峰储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文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亦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觅特友,为您找到更多工程好友!
微信搜索小程序:觅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