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元/度!全国首个新能源机制电价出炉,行业遭遇生死考验!
9月11日,当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在电脑屏幕上弹出时,投资人卢跃(化名)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风电每度电0.319元,尚可接受,但那动辄数亿元的投资门槛,已将他这样的民营投资者拒之门外。再往下看,光伏电价仅报出0.225元/千瓦时,他顿时后背一凉——“比预想的还要低”。
这一天,心情沉重的远不止卢跃一人。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斌一大早便接到无数咨询电话。他原本预测,0.26元/千瓦时是光伏电站维持微利的“生命线”,却未料到现实更加残酷:“很多人哪怕亏本也要报出超低价,就是为了抢到入场券。”
一、风向标已定,光伏电价击穿预期
山东,作为连续八年光伏装机全国第一的新能源大省,其机制电价竞价结果虽只反映区域年度水平,却被普遍视为全国新能源电价的“风向标”。
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机制竞价出清结果公示显示,参与的光伏项目共1175个,规模为1.265GW,机制电量比例80%,机制电价0.225元/kWh;风电项目25个,规模3.5911GW,机制电量比例70%,机制电价0.319元/kWh。两者执行期限均为10年。
低价一出,市场哗然。张晓斌对界面新闻表示:“竞价结果略低于此前预期。” 据其此前根据成本预算(含中间费),预计光伏机制电价在0.26元/kWh以上。
当前结果意味着,如果按此价格执行,部分光伏项目可能要面临赔钱干的境地。
二、何为机制电价?新能源的“收益保险”揭晓
机制电价是今年发布的“136号文”中提出的新型电价结算机制,主要是为了平衡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的波动性与企业收益。
按照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的“136号文”,对纳入该机制的电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扣除差价,即采用 “多退少补” 的差价结算方式。
它被视作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前的“收益保险”,旨在帮助投资者应对电价与电量的波动风险。然而全国首场机制电价竞价就爆出如此低价,迅速在行业内掀起一场关于投资出路的大讨论。
三、无利可图,为何仍报低价?
既然无利可图,为何仍有企业报出如此低价?
张晓斌指出,这背后是政策与市场双重压力:“此次竞价参与的企业较多,且大部分是户用项目,光伏机制电量太少,充足率超300%。” 他进一步解释:“如果给光伏的机制电量太多也不合适,不符合当前趋势和机制电量的逻辑。”
换句话说,超3000个新能源项目仅产生1175个入选席位,激烈竞争压低了价格。
山东虹知数科副总经理卢嘉斌则从时间价值角度分析:“中午是光伏出力的时间段,但此时现货价格相对较低;谁能在晚上电价高的时间段多发电,那谁的时间价值就会更高一些。”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则提到时间紧迫性:从政策出台到并网截止仅三个多月,项目若错过机制电价保障,将面临持续走低的市场电价,“报低价争取入围,已是企业止损的最优解。”
四、投资逻辑生变,行业收缩已开始
更残酷的对比,是当地0.3949元/千瓦时的燃煤标杆电价。机制电价之下,风电、光伏价格同比降幅分别达19.2%和43%,收益空间被极大挤压。
卢嘉斌表示:“按照当下市场行情观察,如果新能源项目全部按照山东省现货市场价格结算,价格将会更低。”
现实压力下,行业已出现收缩迹象。今年以来,多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因收益不足或电网容量限制而终止。8月底,A股公司豫能控股直接宣布,放弃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及充电桩类项目的投资,理由是“已无法满足公司投资收益要求”。
五、就近消纳:政策热,落地冷
面对并网挑战,“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项目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被广泛看好。9月12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文完善就近消纳电价机制,将电量电费调整为容量电费。
北京电链科技双碳事业部总监郑颖指出,新机制更关注“容量资源占用”,有利于提升电网效率,负荷率高的企业还可节省电费。
尽管政策暖风频吹,实际落地却依然困难。河南千家邦能源创始人范惠丽坦言,目前河南省内具备实际落地能力的资方“不超过十家”,普遍态度谨慎。当前更受青睐的是“自发自用”比例较高的项目,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前者已有成熟的收益模型,后者则侧重于战略布局和资源抢占。
为何看好却难推进?范惠丽女士就此总结了三大痛点:余电上网比例严格受限;配储成本高,安全性存疑;用电企业经营存在波动甚至退场风险,但退出机制尚未建立。
“永远比市场快半步”是范惠丽与许多同行恪守的经营理念。这意味着他们通常选择在政策趋于明朗、市场预期相对稳定之后,才果断采取行动。
六、储能转暖,但非遍地黄金
在众多新能源投资中,新型储能成为近期亮点。“136号文”之前,储能多作为新能源场站的“配套负担”,设备质量和利用率双低。新政将其与新能源投资解绑,储能开始以独立身份参与电力市场。
中关村储能联盟数据显示,8月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同比增长22%,其中独立储能占比过半。据中信建投测算,河北与内蒙古的独立储能项目资本金收益率可达6.2%和14.8%,高于国企最低收益要求。
但并非所有储能电站都能赚到钱。山西电网专家透露,去年电网振荡事件中,储能电站引发的事故达七起。该专家表示:“储能是一个系统,涉及测控、传输、执行等多个环节,不同场景对性能要求不同,需运营方深刻理解电网特性。”
与此同时,用户侧储能升温,也为虚拟电厂等新模式创造发展空间。未来行业需持续推动技术成熟、提升经济性并加强市场规范,方能在热潮中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七、下一步何去何从?
10月,山东将组织2026年新能源竞价工作。张晓斌预计:“届时光伏报价可能会更低,为了中标,会出现更多企业报出地板价。” 他直言:“要么别干,干了就少赔当赚吧。”
对于未来其他省市的竞价结果,张晓斌认为要看各省情况因地制宜,“和各地对于负荷的需求等有很大关联,但各省大方向应该都会跟山东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