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讲堂 | 工商业储能电站入门:术语、安装、选型与十大应用场景大揭秘
一、工商业储能入门术语/知识点解释

表前储能是指与电网直接相连、有独立的功率和电量计量表的储能;反之,则为表后储能,用户侧储能又称为表后储能。用户侧储能分为工商业储能与家庭储能。
从商业模式来看,表前储能应具有独立市场主体身份、独立参与市场报量报价、直接接受调度、独立结算,也可称为独立储能。
国内用户侧储能主要是指应用在广大工商业客户的储能系统,储能设备可简单理解为一个大型的充电宝。在电价低时充电,在电价高时放电用于企业生产,赚取峰谷电价差,从而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调峰,就是把用电少的地方多余的电调往电能不足的地区。因为电能不能大规模存储,一般都是发多少电用多少电。当一个地区的发电量不变时,而这里的电又用不完,就需要通过调度把多余的电能调往电能不足的地区,或者就是常见的抽水蓄能。
调频,就是因为我国规定的额定频率是50Hz,但是生产、生活中电器复杂多样,机器启动运转会影响电网频率,这就需要通过调频提升电能质量。
一套储能系统中主要包含电芯、PCS、BMS、EMS、温控和消防。
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即储能变流器,实现电网和蓄电池之间的电能转换,并对交换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PCS 由 DC/AC 双向变流器、控制单元等构成。
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即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电池组的监控、计算、通信和保护。主要构成为电池管理芯片、模拟前端、嵌入式微处理器,以及嵌入式软件等部分。
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即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系统各设备实时监控及智能管理。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上传以及运行控制、运行策略制定等,进行总体化信息化的监控管理。
“MW”是PCS的单位,是指对于给定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所能输入或者输出的功率。单位为W、kW、MW、GW,换算比例为1:1000。
“MWh”是电池容量的单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放出的电量,也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单位为Wh、kWh、MWh、GWh、TWh,换算比例为1:1000。
DoD(Depth of Discharge)代表充放电深度,是用来描述储能系统在充电与放电过程中电池容量利用程度的指标。表示电池已放电量相对于电池总容量的百分比。数字越小,就意味着放电越浅。例如,一个拥有5千瓦时 (kWh) 电量的电池,允许的最大放电量为4千瓦时,则放电深度为80%。
工商业储能四大收益来源:
(1)削峰填谷:利用峰谷电价差,在谷期和平期充电,在峰期和尖峰期放电,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当下90%以上收益来源)
(2)平衡需量电费:储能系统可以进行削峰填谷,消除尖峰负荷,平滑用电曲线,减少需量电费。
(3)动态增容:用户的变压器容量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当用户需要变压器在某个时段超负荷运,则需要进行变压器扩容。而安装匹配的储能系统后,则可以在该时段通过储能放电,降低变压器负荷,从而减少变压器的增容改造费用。
(4)需求侧响应:安装储能系统后,如果电网发出需求响应,客户可以不用限电、也不用缴纳该时段的高昂电费,反而有可能通过储能系统参与需求响应交易,获取额外的补偿费。Q:如何通过储能实现“削峰填谷”?A:能量时移是通过储能的方式实现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 ,即用户在用电负荷低谷时段对电池充电,在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将存储的电量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