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电价政策下,工商业光伏如何破茧成蝶
随着全球清洁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2024年工商业光伏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今年一季度,工商业光伏新增规模高达16.89GW,同比增幅超过83%,市场增长势头强劲;户用与工商业新增比例由原先的1:1逐步扩大至1:3,显示出工商业光伏市场的巨大潜力。热门开发省份发生一定偏移,其中江苏以241.6万千瓦的规模荣登榜首,浙江以204.7万千瓦排名第二,山东以174.5万千瓦紧随其后位列第三,同时广西、湖北分别以147.8万千瓦、112.5万千瓦迈入全国TOP5,而广东、河北、河南、湖南则出现明显下降。
然而,市场的急剧扩张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进入工商业光伏领域,竞争格局愈发激烈。部分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EMC折扣电价甚至降至3.2折,合同电价更是低至0.3元/度,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各省分时电价的不断出台和入市信号的明确也为工商业光伏的收益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分时电价政策的变动对工商业光伏项目的经济效益及市场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新政策将6:00-16:00定义为平段或低谷电价时段,直接降低了光伏电站在这一黄金时段的发电收益,进而对项目整体的投资回报率构成了挑战,可能导致投资回收期的拉长,今年以来,更是有多家上市公司因收益风险提高而终止了部分工商业项目的投资。
合同电价0.3元/度、EMC电价“打骨折”,工商业竞争加剧
工商业光伏项目的电价竞标条件呈现出多样性,部分项目以权重电价折扣为竞标条件,部分项目则以统一电价为竞标条件,但总体而言,光伏电价与当地燃煤基准价相当或更低才具有明显竞争力。同时也预示着优质项目越来越少,电价竞标条件的多样性也导致投资收益面临的边界风险加大。
分时电价普及,光伏收益风险显
自去年以来,山东、浙江、河南、辽宁等11个省份已陆续将午间调整为谷电价,时段从9~17时不等。分时电价调整背后,是工商业光伏装机容量陡增对电网压力应对的一种措施,其核心是通过电价引导电力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以平衡电网的供需关系、削峰填谷,这使得工商业光伏项目的收益更加敏感于电力市场的波动,增加了运营风险与不确定性。
日前,河南作为工商业光伏大省历经三次征求意见落地分时电价,由此可见光伏装机的快速增长给电力调峰带来了多大的压力。
随着分时电价的普及与入市信号的明确,表明市场正经历着价格战的洗礼。在山东等省份的分时电价调整后,部分工商业光伏项目出现违约和解约情况,收益率大幅下降近40%。多家上市公司因收益率不达标而终止相关项目,如2023年7月,天津创业环保集团终止2个工商业光伏项目,主要原因系分时电价影响下的收益率不达标;2024年2月,漳州发展、豫能控股先后终止了一批分布式、工商业光伏项目;2024年5月,易成新能终止150MW分布式电站投资……
随着分时电价的陆续执行,投资商的收益模型再度被打乱,相关风险虽不可预测,但也通过让利降电价策略继续推进项目。
市场反应迅速,多家平台商敦促经销商尽快完成现有订单并网以避免潜在风险,而关于工商业光伏入市的细节,如入市优先级、入市比例及新老项目范围等尚未明确,预计今年年底前将有清晰制度出台。
业内分析认为,入市后工商业光伏项目的自用电价将受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具体降幅难以预测,给项目收益带来极大不确定性。面对这一新挑战,投资商需通过模式创新、绿证交易或碳交易等方式来对冲收益风险,确保在激烈竞争中立足。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千家邦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qianjiabang@126.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